最近很喜歡看吳宗憲和女兒Sandy的節目《小明星大跟班》,其中有兩集是各找來單身的男明星、女明星,把他們的擇偶條件一條條列出來,用刪除法把20名異性逐一剔除,有趣的是幾個男明星設的條件刪除完之後還會剩下一些女生;若要符合女明星的條件,刪完之後則一個也不剩、或剩下寥寥可數的一兩名男子。
男生想得通常很簡單,首要條件80%跟外表有關,漂亮、髮型(長髮)、牙齒整齊、身材好、無毛,20%跟生活習慣相關,「能忍受我…」、「我…….時不能生氣」、「有行動能力」等等(延伸閱讀:賢慧再也不是擇偶的必要條件)。而女生設定的條件則天馬行空:要求身高、收入、語言能力、單眼皮、酒量、煙癮、旅行過的國家、幽默感、年紀、有車有房、星座、…..各式各樣的條件都有,要100%符合的人自然很難。(延伸閱讀:沒有最好,只有更適合。)
擇偶條件以追求兩人相處和諧、平衡作為主要
最主要的條件應該是所謂的三觀:人生觀、價值觀、消費觀。會影響到這些的包含種族、家庭、成長背景、教育水平、經濟收入,也許這些內在的思想很難在還沒深入認識前了解,也不希望替對方某些無法自己選擇的過去貼上標籤。
然而,後天的生活習慣、生活選擇,卻可以作為了解三觀的方法,例如我個人對於對象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便是「要在台灣以外的國家生活過」,這可以稍微知道對方的獨立程度、冒險精神、家庭不會侷限對方的發展等等。其他例如宗教信仰、種族、學歷、工作類型、與父母住或自住、週末的休閒娛樂等等都可以稍微看出一些價值觀的端倪。
菸酒等不良習慣也是影響兩人相處的重要條件之一,若是不能包容對方喜歡小酌的個性或煙癮,一直試圖改變對方,很容易成為爭吵、甚至分手的導火線。
提供一個範圍 非一個數字
身高
不少女生(不管自己多高)要求男生175公分以上,但台灣男生身高平均是174.5公分,174和175只差了1公分,不只人的肉眼分辨不出來,少1、2公分真的會影響兩人的關係嗎?
收入
賺多少其實不是那麼重要,只要有穩定收入、兩人消費習慣落差不會太大(考量到生活品質)、對職涯有規劃、懂得儲蓄理財更為重要。
年紀
年紀差距太大的戀情往往會遇到更多的考驗,除了價值觀的磨合,還要面臨被外人揣測其中一方居心不良、社會觀感、家人不同意等,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氣來面對。
太具體的「要求」作為加分題 非必要
例如那天節目,有些女生要求男生「單眼皮」、「小腹微凸、不能有腹肌」、「身上有疤」…這些都太過具體,且基本上不會影響兩人相處,只會影響他對你的迷人程度。
說實在話,我們都遇過與自己設定的條件完全不符合或僅符合一兩項的男朋友,因為喜歡就是喜歡了,條件為的是讓在未來的關係中能少點磨合,增加相處的樂趣和幸福感,而非在第一關篩掉所有的「候選人」,在《愛無能的世代》一書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:「沒有人是完美的,除非你愛上他。」
延伸閱讀:交不到男朋友,真的不是你太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