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汪男和徐女的離婚消息鬧得很大,不只夫妻雙方隔著台灣海峽在網路上對罵,一下子又跑出汪媽媽來助陣,許多人都戲稱汪姓男子是「媽寶男」。再回頭看 Dcard 上面各式各樣的婆媳問題、夫妻問題,很多都是因為媽寶鬧出來的,旅遊生活頻道更製作一系列《我的男友是媽寶》的節目,看了這些男人和媽媽的互(糾)動(纏),真的會讓人下巴掉下來,不是一般人可招架的。所以我認為,如果不是真的有三頭六臂,建議當個「媽寶絕緣體」,人生會走得順遂一些。
這年頭,孝順是美德嗎?我覺得「理性叛逆」才是吧。
在選擇對象時,我不太會把「孝順」放在理想條件中,反之,更重視對方能不能理性判斷父母的要求或行為、經濟或生活上是否需要仰賴父母、對父母的話是不是唯命是從、不知辨別。
這個時代變化太快,並不是說父母不好,而是他們的很多觀念是來自於他們那個年代的成長環境,包括對於後輩、對於社會的想法,如果交往對象父母的思想沒有跟著時代演進,還認為子女要對父母言聽計從、又孝又順,身為成年人的他卻也無法辨別或有智慧的應對,那這樣的對象絕對要慎重考慮。
當爸媽的養育方式是合理且負責的,同等的「愛」父母絕對是應該,但那個愛是發自內心的情感,不是責任、不是義務,是油然而生想要對方健康快樂、一切都好的期盼,但你不會因為愛就容忍對方的所有,或是遵循他們的指令吧?(如果因為愛就無法獨立思考,那這種對象也可以再多想想…)
延伸閱讀:勇敢拒絕 7 種不健康關係 才能迎向幸福
如何成為 媽寶絕緣體?
可以嘗試觀察這 6 點,你也可以是媽寶絕緣體:
1. 從小到大幾乎住在父母家中
沒錯,台北人要省錢,租房子不划算,那如果有伴侶呢?是不是還是住在家裡最舒服、最省錢呢?如果和父母不那麼合得來卻還是願意住在家裡,表示他某種程度覺得錢比生活品質重要;如果熱愛媽媽為他準備的一切,那就是真金火煉的媽寶啦~
2. 就算不是自己歡喜甘願的事,也認為「爸媽是為我好」
不管做什麼事,都會認為爸媽是為自己好,無任何判別能力,那就是情緒勒索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了。
3. 只要媽媽做的、說的全部都是對的
囤積是節儉、照三餐視訊是關心、過量餵食是愛護….
媽媽什麼都是對的、什麼都是好的,如此熱愛媽媽的男子,未來就算在一起有什麼糾紛,也一定是聽媽媽的。
4. 學校、工作、衣服都是媽媽挑的,沒有自主能力
我希望自己的伴侶能知道自己想幹嘛、喜歡什麼、想做什麼、想要的未來是什麼樣子。而不是什麼都聽媽媽的。
5. 家務事完全不會做
這是一個極大警訊,要馬就是以後要非常有耐心的教導對方,不然就是自己會累死。
6. 答應媽媽任何無理的要求
不論是金錢或勞務,這種「寵媽魔人」未來就會是兩人相處的一大隱憂。怎樣算無理?超出一般人理性思考或能力範圍會做的行為就是無理。
並不是說這六個要完全吻合或只要有一個符合就是媽寶,而是可以從這些生活習慣、生活型態、和態度、價值觀,去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唯母是從,這件事就算性別對調也是一樣,如果女生什麼都聽父母之命、不知辨別或變通,也並非好事!

什麼家務事都不會做的人,除非各自家裡都非常有錢,可以請全職幫傭,不然請審慎考慮。
說到底,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把父母當作是一個人一樣尊重、給家人的愛與關心是必要的,但同時理解到爸媽非聖賢,可能會有不合時宜的觀念、不適合後輩的日常習慣、不符合現代的社會價值,並不是說他們錯,但是必須要能夠辨認哪些是適合自己的照顧、哪些是該拒絕的好意、哪些是可以不正面衝撞但也不需執行的任務、哪些是應該挺身反駁的理念,這就是我覺得選擇伴侶要能夠理性叛逆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