♥首頁Blog網路交友助台灣男女遇見幸福 —— 專訪 meet the one 創辦人 謝文昌

助台灣男女遇見幸福 —— 專訪 meet the one 創辦人 謝文昌

Dec 25, 2019

先說說我為什麼對這個交友服務著墨特別多,也常推薦合適的單身者使用 meet the one ,原因包括:

  • 他們是台灣原生的交友服務(網站)
  • 以認真交往、建立幸福關係為前提
  • 從產品端真正協助解決台灣男女的交友困境
  • 用心理學作為合適關係的依據
  • 收費方式及價位合理(約到會才需付錢)

因此這次特別訪問到 2018 年推出見面交友服務的 meet the one 創辦人 謝文昌,談談這幾年來的創業動機、投入的心力、還有他從交友產業面看到的單身課題。

因找到「更可靠的方法」而創立 meet the one

創辦人謝文昌自己有過幾段認真的的戀愛關係,努力經營到最後才發現彼此不適合而分開,有一天他領悟到:

因為認識還不夠就開始交往,常常都是先追到再說,交往後才有比較深的認識,導致彼此都花了很多心力和青春在不適合的人身上。

如果能在深入交往就先初步了解彼此,排除掉不適合的對象,這樣就能少走很多愛情冤枉路了。

這就是他創立 meet the one 的初衷。

使用過 meet the one 的朋友就知道,申請帳號時要先完成基本資料和心理測驗,藉由心理學分析幫助你了解自己,也讓對方對你有初步的認識,包括價值觀、金錢觀、生活習慣等等。

接著在分析後,和其他交友服務最大的差異是, meet the one 雖然是線上服務,但更著重「實體交友」,經團隊的反覆實驗和觀察,不管虛擬體驗再好都沒有用,談戀愛最重要還是要在真實世界中談,不見面怎麼真正了解彼此呢?他們的標語「見面聊,最真實」就點出了這個特色。

meet the one 透過排除掉不適合的潛在對象、快速見面的機制,讓單身者可以更有效率的遇見合適對象,並進一步擁有幸福的婚姻。他提到,根據內政部的統計,台灣的離婚率高居世界前三名,所以重點不在於脫單,而是找到「適合的另一半」。

配對靠分析 戀愛靠經營

由於 meet the one 的理性分析和科學性配對,讓我擔憂這樣會不會不夠浪漫,反而失去了感情一開始認識彼此的火花。

關於這點,謝文昌分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親身經驗:

我曾經有過一段關係,是在等電梯時的邂逅,第一眼我就被對方深深吸引,像是真實版的轉角遇見愛,當下的直覺是,我在這裡工作了好幾年,搭了上千次的電梯都沒有見過她,如果這次錯過可能就永遠見不到了,我還在猶豫的時候,電梯門就開了,我在心裡OS:『糟糕,她快消失了,怎麼辦?』

突然來的靈感讓我巧妙開啟對話,並遞出名片想和她交換(電話),結果她沒帶名片,我只能眼睜睜的看她離開,沮喪的回到辦公室懊悔發呆,沒想到十分鐘後她撥電話給我,我們展開了如電影般的戀愛情節,雖不夠了解彼此還是決定在一起,結果交往幾個月後因為不適合,出現各種摩擦和衝突。

後來那段關係其實讓我們很痛苦,讓我意識到,浪漫的邂逅的確很美好,可是在一段長久的關係裡,它的重要性其實沒有那麼高。

所以在 meet the one 的設計出發點,就並非追求帶給使用者一個浪漫的邂逅,而是怎麼樣遇到對的人、經營一段對的關係。即使是透過交友網站的分析配對而認識,影響的只是前幾天,後續兩人一起看電影、一起晚餐、一起欣賞夜景,那些共同擁有的浪漫回憶,比一段精彩的相遇更讓人感到自在和滿足。

台灣男女交友的困境

對很多單身男女來說,第一個難題就是茫茫人海到底要怎麼遇見對的他?
meet the one 的做法是運用使用者所填寫的問卷,進行深度分析並抓出社經樣貌,藉由雙向配對演算出前 5% 的合適名單(剩下的95%就不用浪費時間認識啦),每天提供三至五名的配對對象,並排除不活躍的使用者(要回不回的那種…),這樣做雖然讓使用者的選擇變少,但反而不用無止盡的看長相、滑照片,而是能夠靜下心來,進一步的了解對象的自我介紹和個性。

第二個對單身者的困擾則是「約見面的時機點?」有時候男生不敢、或不好意思提出邀約,女生又希望男生主動,因此兩個人就一直卡在線上聊天,無法進一步見面認識。因此 meet the one 在今年拿掉自由聊天功能,透過目標明確的問答,讓雙方在72小時內決定要不要見面,直接約好時間、地點、人數(可選擇是否要找朋友同行),而不用耗費數週、甚至數月來回聊天,陷在想約又不敢約的小劇場,最後見面不喜歡又要打掉重練的過程。

根據 meet the one 的數據統計,這樣的服務設計大幅度提升交友效率,讓原本猶豫不決的男女更能勇敢踏出第一步,大部分的使用者在二至四週內即開始約會,使用者的滿意度也很高,透過演算法和深度契合報告配對,雙方不需要糾結或故意矜持,只需要決定是否想跟這個人見面就可以了。

使用者和約會的實際數據

非常感謝謝文昌願意分享平台數據,據他們的統計,目前 meet the one 的使用族群以都會區的年輕專業人士(Young Professional) 為主,男女比例分別為 45% 和 55%(女性稍多很特別),99% 以上大學畢業、五成國立大學畢業,許多任職於科技業、知名外商、上市櫃公司。

而實際使用者的反應數據則顯示:「累積至2019年10月,已經有近 6,000 對男女找到見面約會的對象,實際見面後,有69%的用戶表示對另一方有好感,其中65%的用戶期待下次再見面;有很多人開始交往,也有幾對考慮要結婚了。」

謝文昌也分享了一個真實的用戶體驗:「有一名40歲出頭的女性,在知名外商工作,因為生活圈固定,單身了好多年,連約會的機會都沒有,曾試過其他的線上交友都無疾而終。但在使用 meet the one 之後,兩個月內收到了10幾次的約會邀請,實際見了五個人,目前穩定交往中,她覺得最大的差別是,每天少量的雙向配對,讓彼此看見內在深度和優點,不會只是看到照片就決定一切。最後則是可以直接約見面,很快就知道該不該繼續,很有效率!」

交友服務都是以男性為設計中心 都是男生付費

meet the one 並非一個全面免費的服務,今年改版後男士需要付費,就這個方面我也十分困惑,為什麼交友一定是男生付錢呢?

謝文昌表示,使用交友服務的男女比例懸殊,歐美地區通常是男性佔80%、女性佔20%,這是全世界交友產業的共同問題,大部分女生對交友平台不放心,同時交友服務又常以男性感受(外表)為設計中心,然而追求穩定關係的女性(尤其亞洲)除了外型,也會考慮雙方的社經背景、個性、價值觀、對婚姻的看法等,所以就是為什麼普遍針對男性收費的原因。

meet the one 目前沒有男女比例懸殊的問題,且很特別的是女性使用者比男性還多,所以採取女生免費的原因,並非根據供需法則,而是為了保障男性可以約到女生,因為女生的被動性是男生的9倍,所以讓女生免費的設計可以降低女生答應赴約的阻力,增加雙方遇見彼此的機會。

不過 meet the one 的付費模式也和其他軟體不太一樣,交友服務大部分都是註冊帳號或使用進階功能時就要付費,也有些實體排約需要預繳高額費用,卻無法確定會不會遇到想見面的對象,meet the one 則是採用從看檔案、閱讀分析報告、和溝通約會地點都免費,最後「約到見面」才需要付費的機制,費用從體驗價 399元起,我認為是很實際又不會太傷荷包的投資。

對 meet the one 未來和交友環境的期許

meet the one 初衷便是要讓台灣單身男女找到合適的另一半,擁有幸福的婚姻。謝文昌表示,身為平台提供者,能做的便是不斷優化產品並努力解決大家的困境,透過用戶的反應看到需求。但是交友本身複雜且深層的,服務只能作為一開始認識的媒介,後續還需要更多的認識和交往,才知道彼此適不適合,但一開始交友有蜜月期,容易忽略彼此相處的上問題,因此他期許未來能提供更深度的服務,藉由專業引導員的帶領,幫助初步交往中的伴侶,更有意義的認識彼此,判斷彼此的合適程度,也學習如何相處。

對我而言,尋覓合適對象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看感覺的過程,而是需要很多理性的判斷,謝文昌也提到我們在做人生的重大決策時,往往會審慎評估,多方比較和分析,但面對「挑對象」這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卻流於「感覺」導向。

我不否認在 meet the one 上的認識流程有點稍嫌制式和不浪漫,但如果你厭倦了不斷的「碰運氣遇見錯的人」,不妨為你的感情生活增添些理性,也許你就能在多年後告訴 meet the one 團隊,你和另一半過得很好、很幸福,那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、和給他們最大的滿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