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單身大齡女子會來跟我討論使用交友軟體遇到的問題、或是從什麼管道認識理想的另一半,不論在什麼社會中,女孩往往會遇到年紀的考驗,很多女孩子認為自己30歲大概是該結婚了,所以從27、28歲開始第一波的焦慮,或是準備找個定下來的對象,接著默默地就過了30歲,以為那是一個很可怕的日子,但其實30歲那天生日就這樣平凡地過去了,仍舊單身,好像也沒什麼不好,接著女孩放下心防,認為其實30歲也沒那麼可怕吧?
接著一路到了32、33,距離所謂的「34歲就是高齡產婦」大魔王越來越近,又開始擔憂自己沒有伴侶的生活該怎麼走。隨著34歲的逼近,那個人還是沒出現,好吧,半放棄的狀態開始規劃長照保險和一個人的生活,和其他單身的女生朋友們過著亮麗的生活,也不會怎麼樣嘛!
通常女孩就這樣在積極、疲乏、放棄、重新認知自己該積極尋找中,不斷地惡性循環,一年過一年,好像各種能試的都試了,APP該下載的都下載了又刪除,學烹飪、學語言、旅行、運動、減肥、用心打扮自己……
「我真的有這麼差嗎?」妳問自己和身邊的朋友。
「為什麼沒有人愛我?」妳感到疑惑,懷疑屬於妳的緣分是否真的存在於世上。
通常,單身女孩有這些種種疑問時,我會問她「那你的理想對想是什麼樣子呢?」
前幾日有個長得漂漂亮亮的37歲女生回答我,只要他單身、不是只想要上床、不會嫌棄我的年紀就好了。我說,「蛤,這不是只是基本條件嗎?我說的是『理想』。」
她回答,「那…希望174公分以上、國立大學畢業、穩定正當工作、最好不要是風象星座。」
這才是真實的答案呀,不過我又回問她「那如果173公分,風象星座但很優秀又幽默,你不能接受嗎?」
她笑笑地說:「可以!」
釐清自己的基本擇偶條件
我發現很多單身女生都先被自己為「理想型」所設定的條件給鎖死了,外在的客觀的條件確實很重要,卻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永遠都是「他到底適不適合你」,而不是他是不是一個完美的白馬王子。之前在〈你的擇偶條件還在175公分以上嗎?〉一文中提到如何設定更具體和實際的擇偶條件。
當你定好擇偶條件後,你可以自問自答,「如果真的沒有XXX(某條件),我就不要嗎?」把你的擇偶條件設在最低標,其他條件當然可以加分,但這些如果沒有的話,連「申請」都不行的概念。
舉例來說,我個人的擇偶條件是:
- 外在:高於160公分、不嚴重過胖過瘦、皮膚好、得體
- 背景:有國外生活的經驗、家中或個人沒有負債、正當工作、有人生目標
- 個性:善良、喜歡動物、沒有暴力傾向、脾氣好、認真上進
- 興趣:喜歡戶外、喜歡旅行
如果沒有以上,就是真的不行。就像申請學校你不能總分都沒過,然後說「欸,我體育100分」。門檻沒過就是沒過呀!所以你要設定的擇偶條件是門檻,過了門檻再篩選加分條件,還有,就算你高分錄取了對方,對方也不一定會來讀你這間學校。
永遠記得,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,你心中的「白馬王子」只存在於幻想中。當然,要明確認知自己的理想型其實是需要經驗的,所以不要害怕失敗,只有不斷試錯,才更有機會找到和自己非常合適的對象。
放下得失心 重拾好奇心
適婚的大齡女子很容易得失心太重,認為每一次參加社交活動或使用交友APP,都是非得要認識到另一半(結婚對象)不可,或是在交往過程就不斷提醒對方結婚的事。朋友之前遇到一個女孩子,大概約會四次,對方就要他去見爺爺奶奶,朋友認為太快拒絕了,女生便認為他不是認真的、是不是有其他對象等等。即使男生年紀也不小了,但不代表年紀到了,就要在幾個月內趕快成婚吧?找個人生伴侶和結婚對象是不同的概念。
年紀到了38、40,也有不少男士是以離婚的狀態進入社交場合,他們不一定想要這麼快重新進入另一段婚姻,但也不代表他們是想玩玩,而是經歷一段失敗的婚姻,也許他們更想釐清自己想要牽手一輩子的是什麼樣的對象。
認識不代表一定會交往、約會不代表對方一定要跟你在一起、交往也不一定會走入婚姻,也許妳會覺得古人的媒妁之言在這時想起來好像簡單許多,但現在的我們多了很多選擇,我們期待的對象不是一個養活我們的男人,而是一個可以聊很多共同話題、一起完成人生這個困難的課題,並且讓彼此更成長的人不是嗎?
放下你的得失心吧!想想20幾歲的妳,認識新朋友的時候,會互相交換很多有趣的故事,而不是一直在心裡盤算「他到底能不能跟我結婚」吧。
自己要先過得好
30幾歲了,妳該有些自己的生活步調、目標、興趣、朋友圈,自己過得好不是因為單身而被逼的,而是你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該有的你自己都可以獲得,不論是物質上、或是精神上的。另一個人的出現並不是要滿足你缺少的錢、安全感、房子、接送… 。而是一個平衡的角色,讓彼此更快樂,也許有點互補,但不是因為你做不到。
妳的狀態應該是不需要他,妳也能過得很好,有他會過得更開心,兩個人有個伴分享生活,和一起度過酸甜苦辣,而不是要他來承擔你錢賺得不夠多的部分、他來照顧你的生活起居、接送服務或安全感不足的部分。當然,這個他也該是獨立的個體,而不是仰賴你的金錢或做家務的能力。(延伸閱讀:學著當公主,但千萬不要公主病)
兩個很成熟、完整的個體在一起,是互相給予和付出,而非互相索討自己欠缺的部分。
不要自己先用年紀限制自己和嚇對方
我發現過了一個年紀的女生很喜歡自己說「我已經這麼這麼老了」,或不斷說自己是「老妹」、「阿姨」,心裡也覺得自己好像比不上年輕女生,但其實現在的人保養得很好,幾乎都看不出來,也不是過幾歲就一定無法懷孕,兩個人在一起更不只是為了生孩子呀,不需要一直提醒對方自己夠老了,再不娶我我就要更年期了。
人類本能在生理上,繁衍後代確實很重要,但現在出生率這麼低,有每個人結婚都是為了要生小孩嗎?沒有吧。當然也不用謊稱自己的年紀,只是可以用更平常心看待,年紀只是一個數字而已,不需要用一種講鬼故事的態度說這樣。
最後,相較於歐美,土生土長的傳統台灣男性對於年紀的確還是更加在意,所以如果妳的語言能力不錯、思想獨立,稍微了解歐美文化,也可以試試向外拓展,只是要千萬要小心不要被騙就是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