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介紹的這款交友軟體 Bumble 目前在台灣還不是很多人知道,但它其實在美國已經擁有一定的知名度,前陣子去紐約,在地鐵站到處可見到它的廣告,目前也已經有中文網頁(繁中、簡中都有)。與其他交友軟體不同的是,它並不限制於約會交友,而是標榜可以「拓展交友圈」,包括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職場相關的人脈拓展。另一個特別的點在於 Bumble 約會交友必須由「女生主動出擊」才能建立對話,一方面避免女生過於頻繁的接收到性騷擾訊息,也翻轉了一定要由男性踏出第一步的既定印象。
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 Bumble 的使用介面和流程。

可選擇自建帳號或用Facebook登入。

第一步先上傳照片建立資料。

選擇性別、生日、名字,它很貼心的使用 「你認定自己的性別為…」(I identify as a…),而非生理性別。
Bumble 交友APP 註冊與登入
下載 Bumble 後,需要先申請會員,像很多其他交友APP一樣,可以用Facebook登入,也可以另外註冊帳號。若選擇 Facebook 登入,APP便會擷取Facebook上的照片、資料等等,不需要再重新輸入。若你和我一樣,有隱私和個資考量而不喜歡用Facebook登入,則需要一步步輸入資料。Bumble 大概是我用過最簡單、直覺的交友軟體,每個步驟及需要填寫的資料都非常的清楚,操作方式也幾乎不用大腦思考即可完成。

Bumble 的定位 不只是玩樂
建立帳號後,Bumble 很明確的傳達了他們的理念和希望使用者透過 Bumble 能獲得的正向關係。
Bumble is built on kindness, empowerment and respect. We introduce you to amazing people: it’s the ultimate social network for people you haven’t met yet! Be kind, confident and respectful.
(Bumble 的利基點是良善、獲得力量、與尊重。我們將超棒的人帶來給你:這是一個你能夠接觸陌生人的極佳社群。請保持善良、自信與尊重。)
這裡的陳述就大大的展現了Bumble與其他APP不同之處,大部分的交友APP定義自己為一個平台,讓所有想建立關係的人在上面自由進出、來往,更多強調「玩得開心」(Have fun),而不會太強調尊重、良善這類「道德」字眼。

Date, BFF, or Bizz 新朋友、約會或建立人脈
接下來可以選擇目標建立什麼樣的關係:新朋友、約會或建立人脈(目前還沒有開放)。
一開始我先選了「新朋友」(New Friends),填寫資料和回答問題便會針對「朋友」想知道的內容,例如興趣、價值觀、背景、居住地等等。
若是選擇「約會」(Dates),系統則會調整成約會對象會想知道的問題,例如「宗教」、「有無和想不想要孩子」這類的問題。
想切換不同介面可以點擊左上角的頭像 > Edit Profile > 向左/右滑會出現 Switch modes? (是否要切換到另外一種模式)就可以選擇 Switch To BFF。
用三個問題更了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?
進入編輯自介(Edit Profile)後,最上面是六張照片,點「+」就可以選Facebook(如果有連結)、手機的照片、或另外拍照。接下來有個特別的點是 Bumble 為保障用戶安全,要求認證的方式是上傳一張自拍照(Show Us Yourselfie),接著有三個問題(The Move Makers):
- 我夢想中的晚餐貴賓是…
- 喜歡海邊或山上 (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的美國版XD)
- 選夜店還是Netflix (我想這也跟年紀有很大的關係,哈)
接下來就是簡單的自我介紹、工作、畢業學校、身高、運動習慣、星座、學歷、生活習慣、寵物、想要的關係是、家庭觀、宗教、政治觀等等會影響你篩選「約會對象」(潛在另一半)的參考要素。接下來也可以連結 Instagram(IG)和 Spotify(音樂串流服務)讓潛在約會對象看看你的生活和音樂選擇,如我某個朋友說的:「音樂品味差比人醜更可怕。」

左滑右滑的海選時間
Bumble 還有一個特點,一般交友APP都可以對「理想對象」做嚴格的篩選,例如 OkCupid 幾乎所有條件都可以設定成自己想要的,但Bumble 只能從左上角的人像 > 左上角齒輪 點進去,篩選你喜歡的性別和年紀。
接著這一切之後就可以開始左滑右滑囉,左滑 = 不喜歡;右滑 = Mr/Ms Right,記不住也可以在自介的最下面點選「勾勾」或「叉叉」來決定,應該一般人都不會覺得太難。
不過還有個「愛心」,點了是可以讓你快速出現在對方的介面上,但就需要花錢了,一個愛心一個硬幣約90塊台幣,若是說因此獲得一個被青睞的機會,這樣的投資一點都不多。
由女性開啟對話
這個APP一開始就是由一個女性朋友所推薦,因為她有這個「由女生說第一句話」的功能,杜絕掉許多女生害怕遇到變態、性騷擾訊息的可能性。老實說,在一般免費的交友APP上,女生每天收到的情色或性騷擾訊息真的會讓人感覺煩躁。根據維基百科,2016年6月,Bumble 有將近一半都是女性用戶。(延伸閱讀: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約炮)

配對成功後,要在24小時內由女生主動傳第一則訊息給對方。
美中不足的是…
使用者決定一個APP的成功與否
整體來說,Bumble 這個產品設計、概念、訴求都深得我心,但對於一個「交友軟體」來說,使用者才是一切的核心,不論前面他們把用戶闡述得如何棒、精彩、優秀,都比不上使用者實際上的體驗。Bumble 展示的「潛在約會對象」還是以地理位置侷限,目前使用者還是以外國人比較多,很少台灣人或其他亞洲人。

篩選條件過少
這點倒不是絕對的缺點,對於還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樣對象的人來說,越少條件侷限越有機會拓展生活圈,但對於已經非常明確自己目標的人來說,只能限定性別和年紀就顯得有點太少了。舉例來說,若是我完全無法接受對方抽菸,那麼看到有抽菸習慣的名單就稍顯無意義了。
介面設計
雖然介面整體設計都蠻好的,但在展示名單的區域,為了設計上的好看,反而忽略了易讀性和清晰度。
最後,有趣的是 Bumble 這個歷史不長的交友APP是由當初一名 Tinder 的女性共同創辦人所創立,和另一個由女性所創立的交友軟體 Coffee Meets Bagel (CMB) 同樣的是,很多設計都會站在女性的角度出發,讓女性感覺更安全、更自在,不過 Bumble 在使用流程設計上更勝一籌,CMB 則在完整度上更符合使用。
然而重要的是,不論使用什麼樣的管道,只要它能讓你成功戀愛,就值得一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