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被前室友稱為「巴西甜椒」的York 雖然只有一兩面之緣,但事蹟倒是聽說了不少,包括她前往巴西交換學生、練巴西戰舞、個性熱情奔放,爾後也從她在換日線的專欄「南得美麗」用文字看見她在巴西的生活,包括工作後決定重回巴西念人類學、進入貧民窟當志工等等。
從小個性就十分勇敢、開放的 York,在十七歲時許下「要做讓生活很精彩的事」這樣的生日願望,大四時隻身前往巴西利亞(Brasilia, Brazil)交換學生,回台灣工作幾年後毅然決然重回巴西念研究所,期望更深入了解這個國家。一次的「貧民窟社區遊覽」的行程讓她決定住進貧民窟,用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背景親身體會兩個世界的巴西。
十七歲的生日願望
一般女孩的十七歲願望,可能是考上某所大學、交男朋友、得到某個禮物,但 York 在當時就許了一個超齡的願望——「從此之後,要做讓生活很精彩的事,不過無聊的人生。」
她在高中時就積極參與社團、擔任學生會主席,甚至天外飛來一筆和朋友進行一個 “Nice to meet you” 的計畫,她們在台北街頭看到外國面孔就去與對方聊天,也因此遇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。進入大學後,原本是該開始過上不一樣生活、嘗試各種新鮮活動的年紀,卻因為已經在高中都玩過了,所以反而有點無聊和消極,決定全心全意準備申請大四的交換學生計畫。
一般來說,若有機會參加海外交換學生計畫,都是想去美國、日本、歐洲等相對先進的國家,然而 York 卻從一開始就對巴西情有獨鍾,「如果沒去巴西,我應該會去非洲吧」她說。因此就讀政大社會系期間,她就時常和來自巴西的交換學生進行文化交流、並協助他們在台灣的生活,讓她之後甫到巴西就有照應的當地友人。
這麼直接說「我喜歡你」的巴西生活
擔任交換學生的巴西生活就如你我想像的蜜月期,有點興奮緊張、有些語言和文化的挑戰,卻也有更多的新鮮有趣。York 所居住的城市「巴西利亞」現在是巴西的首都(而非里約),據她所形容,那是一個像是重劃區的大城市,人人有車,交通都是定點到定點,而沒有行人在路上走的狀態。在台北大城市長大的她,對於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有點恐懼的, 因為很空曠,你完全無法想像會發生什麼樣的壞事。
巴西雖位於南美洲,但仍乘載著殖民國葡萄牙所留下的文化、生活習慣、個性等等,她說:巴西人很熱情直接、不拐彎抹角、大剌剌,有時候好像單純得有點傻,他們對生活和感情的態度也更多的著重「活在當下」,所以沒有什麼儲蓄的習慣。York 和她的巴西家人一起生活時,就常發生在月初吃大餐,月底吃泡麵的狀況。不只生活,感情也很直接,例如異性會在派對上直接跟她說:「我好喜歡你,你知道嗎?」
這些台灣與巴西的文化差異,與其說是衝擊,對她而言反而是更多精彩的定義,她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滿滿的好奇心,不批評、不抱怨。她發現自己和當地認識的華人僑胞有截然不同的心態,當地華人自成一國,似乎有強烈的優越感,通常不太願意和當地人深交,這些常常嫌棄巴西人的行為,反而讓她覺得不舒服。
交換學生的計畫結束後,我好奇她為什麼會想要再回去,因為照理說,若是有機會可能會想再去探索更多其他地方。她說道,原本也是這樣認為的,但半年後忽然覺得不夠,想要看更多的巴西、更了解巴西、真正深入當地的文化社會,因此後來決定重回巴西攻讀研究所。

山坡上櫛比鱗次的房子,形成了里約「專屬的」貧民窟社區。(照片由 York 提供)
進入里約貧民窟當志工
跟 York 聊了才知道,原來「貧民窟導覽」是一個正式的行程,和救世基督像一樣,都算是里約必去的景點。她在交換學生期間去過一次後,發現里約和她所居住的巴西利亞很不同,因此想近距離接觸這些人,了解他們的日常。
里約的貧民窟形成,主要是由於巴西政府號召外地人移入里約增加勞動力,外地人沒有地方住,政府就說「那你們有地就自己蓋房子吧」,所以里約的山坡地上幾乎都是貧民窟,有天政府發覺有礙觀瞻,開始拆除這些貧民窟,拆了又蓋、蓋了又拆,有些比較大的拆不掉,就形成了目前York 擔任志工的貧民窟社區景象。
和我們想像的、或在其他國家所看到的貧民窟不同,其實這個貧民窟有自己的學校、商店、幫派所建立的規矩,聽York的形容真的就像是城中城一樣,也有貧民窟的孩子受教育後,得到很好的工作機會,脫離貧困階層的壓迫,然而許多人仍偏好住在貧民窟內,似是有點離不開社區裡的溫暖與單純。
和巴西人談場戀愛
提到巴西人的熱情直接,活在當下的民族,自然有他們不愛責任和承諾的一面,York說在巴西有種男女關係叫 「ficar」,類似台灣人所謂的炮友,或美國人所說的 Dating(約會)階段,他們的感情觀容易讓身為華人的我們混淆,不確定對方說了「好喜歡你」,但又沒有要成為男女朋友關係的概念。York 說在這代的年輕人尤其嚴重,普遍不想認真、不想定下來,三四十歲了但生活態度就是「一直玩」,不論是工作、感情或生活。
在巴西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,2018年10月巴西總統選舉後,極右派的波索納洛(Jair Bolsonaro)當選,巴西陷入濃濃的仇恨情緒,由於感情直接不愛隱藏,York 的巴西家人屬於極右派支持者,急欲叫 York 表態,她雖不贊成但也不想掀起紛爭。導火線則來自於當時York 所崇拜的巴西戰舞大師,也因為在酒吧聊到政治敏感話題,因此被刺殺身亡。當時,巴西家人不恰當地用「死了活該」來形容大師之死。當時課業壓力繁重,要面對家人的極端政治傾向逼迫,卻又發現交往對象其實已經有穩定的女友。
這幾年來,努力了這麼多、這麼認真的經營關係,卻似乎落得一場空的 York,那時其實已經決定要趕快把論文寫完,想回台灣了。
很巴西的台灣人 遇上 很台灣的巴西人
因此 2018年的跨年,她決定到里約,給自己個放鬆之旅。
「我到里約就狂滑Tinder,其實有種報復心態。」York 一開始沒想什麼,只是覺得她這麼認真卻好像吃力不討好,那就也不要認真好了。(延伸閱讀:單身好久了!前三名最「 適合女生使用的交友APP 」)
卻因為 Tinder 而意外認識現在的男友——「一個非常亞洲人的巴西人」。雖然看起來像個花花公子,但York 男友從一開始「沒有遲到」這件事就讓她覺得很不巴西人,跨年那天他們聊了很多,也發現男友是個認真的人,不論是在儲蓄、交友觀念上,都更像亞洲人的價值觀,甚至讓她驚訝的是進男友家要脫鞋,這可是在一般當地家庭中不會出現的事,而男友卻只是單純的覺得這樣舒服而已。 一個很巴西的台灣人就這樣遇上了很台灣的巴西人。(延伸閱讀:【網路上認識的夫妻訪談】 Miss M:「在尋找完美另一半的路上,我遇見了更適合的他」)
也因為這樣的轉機,York 開始思考留在巴西的可能性,可愛的是,她做的每一個決定,男友都會問她是為的自己、為了兩個人還是為了他,他希望 York 的決定要為了自己。
York 爸媽番外篇
由於 York 和爸媽感情很好,訪談中不時提到巴西媽媽和台灣媽媽的差異,對於感情,巴西媽媽反而比台灣媽媽心態更保守,因此我也很好奇是什麼樣的爸媽可以讓 York 這麼獨立、勇敢、又貼心,甚至是對於感情關係如此具有開放心態,什麼都能聊,爸媽甚至在國小時就教她和弟弟怎麼使用保險套保護自己。原本以為可以如此現代前衛的爸媽,應該是很高學歷的白領階級,然而 York 的爸爸和媽媽就是一般印刷廠老闆和家庭主婦,也許不同的是,York說媽媽看很多書,連知識型YouTuber都有在關注,根本走在時代尖端!

貧民窟捐款募集計畫
York 不僅投入勞力的志工服務,更自己在網路上發起募款活動,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如家人朋友的巴西人,想知道如何幫助 Luciana 貧民窟的大小朋友,歡迎直接至 York的粉絲專頁「約克在哪裡?」 或 線上表單了解更多!
精彩女人系列——
精彩女人們不論已婚、單身、失婚、有無小孩、有無男友,在什麼狀態下,都用自己的力量活出生命的色彩,希望透過專訪你我身邊活出精彩的女人們,鼓勵更多女人/女孩活出自我、建立自信、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!
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,歡迎與我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