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後決定不凍卵,為什麼?
最近志玲姐姐47歲高齡順利生產、理科太太也去凍了卵,所以應該很多女生朋友在考慮「 凍卵 」這件事。我前陣子也一直很猶豫,在與各方專業人士(生殖醫學科醫師、心理師)、還有伴侶和身邊好友(有不生的、備孕很久的、懷孕中、有小孩的)聊過,加上參考一些讀者的建議後,我終於下定決心不凍卵。
先說,我很支持凍卵這件事,它是運用科技讓女性不需要被年紀限制住感情與生育的一種方式。這只是我個人多方評估後的決定,藉此跟仍在糾結中的女生們分享,這段過程我想過了哪些事,這些思考也許你也可以納入自己的評估中。
1
我想要小孩嗎?生小孩的意義是什麼?
對我來說,小孩可有可無,我不認為他們應該要背負傳宗接代,我也不覺得婚姻關係要靠小孩來維繫,有時候也會擔心有小孩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。但同時我不討厭小孩,沒有一定不生。
前面那篇有討論到,那未來會不會後悔?
我的結論是:
小孩對我而言是建立家庭感、情感的傳承,如果當有一天我需要這件事,而達成這件事的前提,並不一定是要有血緣的小孩。
2
我的伴侶想要小孩嗎?
如果選擇不是二分法,他更偏不想要的光譜那一邊,長輩沒有給什麼傳宗接代的壓力。
他也可以接受領養,貓都愛成這樣了,更何況是小孩?
3
我們兩人是否規劃走一輩子
是的,所以討論過兩人對於小孩的想法一致就行。
4
凍卵不是保險 ,更像是投資。
這件事是我非常想分享的,很多人都會說:「凍卵就是一種保險,避免你以後想生但生不出來。」凍卵的確可以提高高齡生育的機會,但不是絕對,所以我認為它更像是投資。
凍卵後,除了卵子的顆數、品質要夠多、夠好,等需要使用時,還要考量是否能成功受精、受精後是否能成功著床、著床後胚胎是否正常、懷孕了會不會流產…【 可以聽聽看這集 醫師深度討論凍卵的 Podcast 】
所以現在凍卵了,「不」等於未來 100% 可以擁有小孩。
它能做到的是可以大幅提高懷孕的機率。我認為這是很多人凍卵前應該要有的心理準備,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它不是保險,因為保險是若你發生了什麼事,只要按照流程幾乎一定可以拿回賠償,然而卵子沒有就是沒有了,就算不成功也不會拿回錢或其他東西。
5
我的年紀
我已經35歲,超過34歲卵子品質大幅下降,需要比別人存更多顆卵,才會有較高比例的健康寶寶和活產率,如果我40幾歲生,那養小孩到出社會時我已經60甚至70歲,光想就有點可怕。
6
預算與法規
雖然說凍卵的錢並非無力負擔,但凍卵是「一次」10幾萬,如果取的顆數不夠,就要再來第二、第三次,還要每年固定的保存費,加起來就好幾十萬,花自己的辛苦錢做這個投資,我可能沒有那麼喜歡。
凍卵之後,你只能跟「法律婚配的異性伴侶」才可使用自己的細胞進行試管療程,我覺得這很不合理啊,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有這個渴望,卻仍然有另一個不確定性,也許未來法律會修改,但我覺得在我自己想生育的年限內,應該不會發生。(參考人工生殖法)
也許如果我是以下狀況我會去凍卵:
✅ 認為這輩子一定要生自己的小孩更圓滿
✅ 年紀在37歲以下
✅ 單身、或不確定目前對象的生育意願,而且自己沒有太絕對的答案
✅ 有十多萬花掉也不心疼的錢
✅ 未來願意配合另一半或長輩的期待而生育
這些是我自己對內思索、對外討論所得出的結論,希望能對也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凍卵的你有幫助!